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小说书库 www.xssk.info,最快更新重生之神级备胎最新章节!

    第一场半决赛对阵的两位选手,是何翔与林春波。

    何翔作为一个视觉系的偶像歌手,他的优势更多的在于,通过表演所呈现出来的视觉体验。

    而不只是仅限于音乐当中,但是同样有一个弊端,就是音乐本身的薄弱。

    而林春波,则是一个非常擅长rap哼唱的歌手,按照他的话就是,现在全球知名的rap说唱歌手,他们的歌唱技巧,他几乎都研究过。作为专攻于rap的歌手,对于技巧上面来说,他无疑是占优势的。

    即使在华国,rap的流行风潮并不及国外,但是这丝毫不妨碍,人们对于激情劲爆的rap,产生好感,更何况,林春波也是非常具有实力,可以说不含丝毫水分。

    两个歌手,这样简单的做一个比较下来,水强谁弱,自然是一目了然的。人们大多都看好,林春波,因为他的唱功与技巧,都是经得起考验的。

    而何翔这样的,没有太过扎实唱功的歌手,则不被人看好。

    比赛开始了,先上场的是何翔,他演唱的是一首偶像剧的主题曲,很简单,但是他挑选这首歌,更多的考虑是在于,引起在场观众的共鸣,他想要打的是一张感情牌。

    他在唱功上,也算是有些进步,在加上舞台华丽的灯光效果,以及他本人不俗的外貌,竟然是听的人们为之一怔,更有不少他的脑残粉,举着大大的荧光棒和名牌,高声的呼喊加油,十足的歇斯底里。

    …...

    崔琰是三国时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,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。却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杀,连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都为崔琰喊冤。而杀死聪明的杨修,更是为曹操留下了“妒才”的坏名声。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。又为什么要杀杨修呢?崔琰、杨修被杀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曹操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?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《百家讲坛》,为您精彩品三国之“命案真相”。

    易中天:

    崔琰的死。是当时的一个大冤案,而且是公认的冤案,没有疑问的冤案。我们知道,孔融是被曹操杀掉的,陈寿作《三国志》的时候就不敢给孔融作传。但是陈寿的《三国志》是给崔琰做了传的,而且就在《崔琰传》里面说,崔琰的死“最为世所痛惜,至今冤之”。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。崔琰的死但是就有人认为是冤案,而且一直到陈寿作《三国志》的时候,大家还认为是冤案,是冤枉的。

    那么崔琰的死为什么是冤案?那我们就要讲两个问题:第一,崔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;第二,崔琰是怎么死的。

    崔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我的评价是十六个字——“文武全才、朝廷重臣、正人君子、德高望重”。崔琰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位士人,小时候他是学剑的,学剑术、学击剑,剑术很好,后来才开始读书。这个人很聪明啊。他一读书就读得非常好,就成了当时的经学大师郑玄的弟子。所以他是文武全才,他起先是追随袁绍的。后来崔琰就跟了曹操,一直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谋士和帮手。

    建安十三年,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度。汉代的政治制度是丞相可以开府,就是建立自己的办公机构。当时的说法就是,皇帝的居住和办公机构叫做宫,皇宫,丞相的居住和办公机构叫做府,叫做相府,我们去读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。他说“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那么曹操做了丞相他就可以开府。丞相府下面有两个机构,一个叫东曹。一个叫西曹,东曹和西曹是什么意思呢?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织部,负责选拔干部的。崔琰是第一组织部的部长他也当过,第二组织部的部长他也当过,那么崔琰担任这样一个重要职务的时候选拔了很多的人才,当时的说法叫做“文武群才,多所明拔”。

    而且崔琰在选拔这些干部的时候完全是出于公心,唯才是举,而且要求德才兼备,一直受到朝廷上下的一片称赞。而曹操也明确地表示,崔琰这个人作风非常正派,他本身就是一个表率,他可以使贪婪的人变得清廉,使勇敢的人更加激励,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
    第四点,崔琰德高望重。崔琰一表人才,我们前面也讲过,曹操担任魏王以后,接见匈奴使者,自惭形秽,觉得自己个子又矮,长相又不咋的,不足以雄远国,请崔琰穿上魏王的服装,接待这个匈奴的使节。一表人才,身材高大,声音洪亮,而且还一身正气。这个人一旦一身正气了以后,他就是堂堂正正的。所以曹操见了他都有三分敬畏,《三国志?崔琰传》的说法是:“太祖亦敬惮焉”,就是曹操见了崔琰是又尊敬还有点害怕。崔琰是这样的一个人,但是就这样的一个人,最后还是被曹操杀了,不但被曹操杀害,而且完全是诬杀。

    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句话,这句话什么意思呢?我们把它翻译过来就是:你写的那篇文章我看过了,事情还可以嘛,时间啊时间啊,随着时间的迁移,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。直译过来这段话就这个意思,那么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认为,崔琰是支持了杨训,是在反击那些批评的人。就是你杨训上了这封表章歌颂曹操,这个事情还是可以的,随着时间的变化,情况会发生变化,虽然现在大家都批判你,将来大家会理解的。你可以这样理解,按照陈寿的观点,这封信就是这样理解。

    但是崔琰写给杨训的这封信,又被告密告到曹操那。这个告密的人就是另一种理解了。就是说,你歌颂曹操的文章我看过了,他曹某人做的那些事情还算可以嘛,时间啊时间啊,随着时间的变化。他曹某人的情况也会变的嘛。这就完全是另一个意思了,对不对。所以曹操看到这个报告以后非常愤怒,曹操说什么呢?他说。“事佳耳”,“而已”嘛。这个“耳”它不是好词啊,这个崔琰不恭。下一道命令,判处“髡刑输徒”。什么叫髡刑输徒呢?就是把头发剃掉,然后去做苦工。

    这种处分对于崔琰这样的人来说是很重的。我前面讲过崔琰是一表人才,道德高尚,也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和名誉的人。你把这样一个人把头发一剃掉,穿个破衣服去做苦工,对他是极大的羞辱。但是崔琰很坦然了。神色自若,没有任何或者说愤怒啊、或者说是抱怨啊、或者是悲哀、郁闷啊,都没有。那也就是说,“髡刑输徒”这个处分并没有打击了崔琰。于是曹操就派人去说了:是这样吗?三天以后,我们来听消息啊。三天以后,曹操派人跑去看,崔琰还是神色自若,没有任何异常表现。所以曹操就说了这么一句话,当然这不是正史里面的,这是裴注里面的。根据裴注里面的材料,当时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:崔琰什么意思啊?难道还要本王亲自动手吗?马上就有人把这句话传给崔琰,崔琰听了以后点点头说:啊。这就是我的不对了,我没有想到曹公是有那个意思。好吧,自杀了,崔琰就自杀了。

    这个事情不用分析,谁都明白这是一个大冤案。而且曹操的所作所为近乎歇斯底里。有人说曹操现在野心膨胀,权力也大了,为所欲为,想怎么着就怎么着,是有这个因素。但是曹操再怎么着还不至于神经错乱。还没到神经错乱的份上。那么他杀崔琰,总归会有他的原因。第二个。这个事情明明是冤枉的,刚才我讲过了对不对。那段话可以有两种解释的,崔琰为什么不答辩呢?他一句都不给自己申辩,这又是为什么呢?崔琰的死《三国志》是有结论的,陈寿给的结论是四个字叫做“恃旧不虔”。什么叫恃旧不虔?就是仗着自己是老朋友,态度不好,不虔诚。而且举了例子,比方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